祝福新疆更美好丨从“打卡密度”转向“幸福浓度”——新疆假期旅游呈现消费新方式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姚刚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新疆旅游市场见证了一场静悄悄的转变:游客不再只追求景点的“打卡密度”,而是愈发注重旅途的体验感与“幸福浓度”。根据大数据平台和抽样调查综合测算,10月1日—8日,全区接待游客1863.84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26%;游客花费250.9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71%。从壮美风光到深度人文,从团队游览到自驾探索,新疆以其多元魅力,为八方来客奉上了一场回味无穷的旅游盛宴。
自然与人文奏响双重魅力
“罗布人村寨景区的文化氛围更浓了,胡杨、沙漠与人文元素有机结合,让游玩体验更加丰富。”10月5日,河北游客李慧娟再次来到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欣喜地发现歌舞表演和互动项目明显增多,原本一天的行程也因此延长至两天。
10月3日,游客在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游玩。图源:尉犁零距离
经过4个月的改造,罗布人村寨景区全新打造了“丝路巴扎”,汇聚非遗展示、民俗体验、“胡杨系列”文创及特色美食,重现古丝路商贸繁华;沉浸式歌舞表演更让游客在胡杨、沙漠与湖泊间,领略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之美。双节假期,该景区接待游客8.35万人次,同比增长16.31%。
新疆凭借独特的秋季风光与多元文旅体验,成为全国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北疆的“金色童话”、南疆的大漠胡杨,以及遍布南北疆的人文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游客正从‘打卡式’游览转向‘沉浸式’体验,更加注重心灵的放松。”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孙为立介绍,假日期间,以天山天池、交河故城等为代表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备受青睐。数据显示,假期新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游的国外游客订单占比达35%。
新疆各地文化体验类项目热度持续攀升。携程数据显示:喀什古城景区开城仪式、手工艺体验,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的麦西热甫表演预订量同比增长均超80%;自治区博物馆与交河故城预订量增长80%;非遗展演与民俗主题线路浏览量同比上升270%。“沉浸式参与”正成为游客新宠。
自驾游小众游重构旅游节奏
“飞机+落地包车”成为假期主流出行方式。携程数据显示,北疆环线包车销量同比提升88%,独库公路带动沿途那拉提、喀拉峻、巴音布鲁克等景区订单平均增长40%。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85%,其中“落地自驾”占比超40%。独库公路、伊昭公路等经典线路定制游产品预订火爆,“分段自驾+飞机接驳”的混合出行模式因灵活高效备受游客青睐。
10月6日晚,新源县天鹅湖景区大型激光水舞烟花秀与圆月同框。张文庭摄
游客愈发青睐小众游。“今年接待的自驾游客更偏爱大海道等人少景美的目的地。”自驾领队杨建强表示,原生态景观和低客流密度使小众线路成为摄影与探险爱好者的首选。
国门游成为新亮点。新疆、黑龙江、云南等地的国门景区搜索量同比上涨40%,乌恰县作为“中国西极”,吸引众多00后游客报名小团游,追逐“神州最后一缕落日”的浪漫体验。
新业态崛起激活全域旅游
县域旅游成为假期“黑马”。泽普县、尉犁县、哈巴河县等凭借特色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周边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均超200%。
库车市在各景区推出系列非遗展演和文化体验活动。龟兹小巷的萨玛瓦尔舞融合音乐、舞蹈和杂技,引人入胜;库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中心借助数字技术欣赏复原的壁画与乐舞,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丝路文明。
异地长线游、周边短途游、本地沉浸游等多重玩法并进。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文物游、国门游、非遗手作、工业遗址探秘及演唱会、音乐节等,正成为00后假期新潮流。
“疗愈旅游需求的增长,助推县域旅游成为不少游客首选。多样的文化体验、舒适的住宿与完善的设施,使县城成为年轻人旅游优选地。”自治区旅游协会秘书长张晓宇说。
消费升级在住宿领域表现得尤为显著。高星酒店和特色民宿预订量占比达65%,部分高端民宿推出的“星空观测”“草原野餐”等增值服务预订量攀升。新疆旅游正从单一景点消费向全域体验转型,文旅产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