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馆推出“五星发簪”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这就是我想要的‘文物风’配饰!”10月3日,在新疆博物馆文创体验区,游客李萌对着镜子轻轻转动头部,发间簪子的珍珠流苏随之轻晃,簪头的凤凰纹样在灯光下格外灵动。
李萌发间的“五星发簪”,是新疆博物馆最新推出的文创新品,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为灵感,让沉睡千年的汉代织锦纹样,变成了年轻人发间的“流动文化符号”。
“五星发簪”。新疆博物馆供图
“发簪的核心设计在簪头那只凤凰上。”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介绍,簪头的凤凰纹样并非凭空创作,而是精准提取自馆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锦护臂——这件1995年出土于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东汉文物,是丝路文化交融的经典实证。
仔细端详“五星发簪”,簪头的凤凰线条流畅,羽翼细节还原了织锦中“凤舞云气”的形态。“凤凰在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最能体现织锦的灵动美,适合转化为配饰设计。”关懿说。
试戴发簪的李萌,格外喜欢垂在簪头的珍珠流苏——5颗圆润的珍珠串成的流苏长约3厘米,走路或转头时会轻轻晃动,“像发间挂了一串小惊喜,低头时能看到珍珠反光,抬手整理头发时也能碰到,这种互动感特别可爱。”
这种“俏皮感”,正是文创团队针对年轻群体审美设计的巧思。“传统文物配饰多偏庄重,我们希望这次的发簪既能承载文化,又能适配日常穿搭。配汉服可显古韵,搭衬衫也能添精致,让年轻人愿意戴、经常戴。”关懿说。
据了解,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中,反复调整流苏长度和珍珠大小,最终确定了“不压头发、晃动幅度适中”的尺寸,既保留了传统流苏的雅致,又避免了日常佩戴的不便。
“五星出东方”系列文创产品。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目前,新疆博物馆已开发出丝巾、笔记本、织锦镜等20余款“五星出东方”系列文创。这次的发簪,是团队对“小而美”文创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