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新疆“磨刀石里榨油”何以榨成示范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通讯员 刘峰
6月的新疆,流金似火。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内,油气生产热火朝天。数据显示,上半年,该示范区累计生产原油88万吨,同比增长82.2%。
页岩油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分陆相和海相两种类型,陆相是我国页岩油资源主体类型。吉木萨尔陆相页岩油埋深超3500米,渗透率是常规油藏的万分之一,开采难度如同“磨刀石里榨油”。
今年,是高质量建成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的决胜之年。示范区,何以成示范?决胜之年,该如何决胜?
迎战“非常规”
6月30日,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58号平台之下3500米以深地层,磨刀石般的坚硬岩层中正“挤出”汩汩油流。
“吉木萨尔页岩油埋藏深、油层薄。要在3500米以深地层,精准钻进1.5米左右厚的油层,再向地层高压注入石英砂等混合液体压裂,才能从石头缝中压出油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吉庆油田作业区副经理李文波说,高质量开发陆相页岩油,不光要找得到、看得清,还要钻得准、压得开、采得出、有效益,难度不言而喻。
页岩油是现阶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最现实的接替补充。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寻找新的战略接替,2020年1月,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复函同意设立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从此,吉木萨尔页岩油开发一步一个脚印,年年大跨越——
2021年,示范区首批自主产能井建设全面启动;
2022年,初步实现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产量迅速攀升;
2023年,页岩油年产量与2020年相比增长近三倍;
2024年11月,示范区页岩油年产量突破100万吨。
吉木萨尔页岩油开采突破了“理论误区”、打破了“勘探禁区”、攻破了“开发无人区”,正在打造页岩油开发的“吉木萨尔方案”。
榨出“科技油”
“十二五”期间,新疆油田已开始探索页岩油勘探开发。
2012年,通过体积压裂,吉172—H井获高产油流,证明吉木萨尔页岩油可开采,储量真实。
当时,缺乏勘探开发经验的新疆油田,与国外技术团队合作钻探、压裂的这口井,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体积压裂技术,价格高昂。自此,新疆油田下定决心,一定要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10多年来,从10口先导试验井的挫折,到JHW023井、JHW025井的成功,再到58号平台工厂化开发实践,以及2024年JHW81—32井创下多项纪录,新疆油田逐步攻克页岩油开采难题。
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油气田开发一级工程师吴承美表示,示范区取得突破性进展,源于对陆相页岩油“甜点识别难、储层改造难、效益开发难”三大核心难题的系统性破解。
甜点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指的是油气相对富集的高产区带。在“非常规”中寻找甜点,新疆油田拿出了新手段:
——找得准。攻克“找储层甜点”第一关,新疆油田借鉴国外海相页岩油开采模式却不照搬,因地制宜开展地震储层预测、测井参数及产能评价等多项专题研究,创立混积型页岩油甜点分类方法。确定主要甜点层分布特征,从夹心饼干般的储层中成功找到“奶油甜点”。
——钻得好。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好比埋在地下3000多米的“夹心饼干”,勘探开发要在其中找到厚度仅1.5米至2米的“奶油层”。新疆油田自主创建了一套“黄金靶体跟踪”技术,能让钻头平稳穿行于“奶油层”,钻遇率能够达到87%左右。
——压得开。锁定优质储层后,还要更好地让地层“裂开”,才能高效“榨”油。新疆油田开发出一套“缝藏匹配+精准改造+全域支撑+二氧化碳前置”组合式压裂技术,精准“打碎”储层,在地下形成犹如高速路、国道、省道的“公路网络式”裂缝,保障油气流出后能以最短距离进入“公路网络”。
锻造“含金量”
检验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的成色,离不开规模效益开发的经济底色。
页岩油开采主要成本在打水平井和体积压裂上。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经理杜雪彪介绍,示范区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用项目制管理方式降低单井投资成本,批准设立示范区以来单井投资成本下降40%。
此外,示范区利用钻井提速、压裂提效等方式提升页岩油开采效率,近五年一趟钻(钻井过程中不换钻头)完成率上升至58%;通过数字化建设,页岩油生产管理实现无人化、少人化,提高全员劳动效率;通过创新对压裂反排液的集中净化处理,实现水循环利用,节约用水超180万立方米;通过大平台集中部署水平井方式,总计减少占地1500余亩。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庆表示,尽管作业区闯出了一条适合吉木萨尔页岩油开发的路子,规模效益日益显现,但作为国家级示范区,还需进一步锻造示范区“含金量”,持续提高吉木萨尔页岩油规模效益。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今年是高质量建成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的决胜之年,也是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新疆石油人将不断突破极限,以“非常规”姿态突破“非常规”,在准噶尔盆地标注高质量发展新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