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爪印》揭秘人与自然的和谐密码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银璐报道)在近期举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新疆作家王族的新书《草原上的爪印》首发,这是他又一次用观察动物的视角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草原上的爪印》。 资料图
本书包含王族创作的24个短篇小说,以生存于新疆的雪山、森林、牧场、草原和戈壁的狼为主要描写对象,描述狼的生存状态,也展示着狼的精神世界。书中讲到的故事改变着人们对狼的固有认知,比如,熟悉狼的牧民都了解,狼七天吃肉,七天喝水,七天挨饿,所以它们的食物来源是很有限的;还讲到当一只老狼垂死之际,会把它熟知的水源、牧场和食物聚集地的信息告诉狼群,这是它要完成的使命;母狼在保证健康小狼生存的前提下,会放弃生来就孱弱的小狼;狼会将感染了瘟疫的羊咬死吃掉,以此避免瘟疫继续在草原上传播,对此,牧民是感激狼的。
“我把这些狼的故事呈现给读者,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存在于生态链中的动物习性,以及它们与大自然的关系,希望人们从狼的故事中,获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密码。”王族说,人类与动物在共同命运中生存,人类因此成为精神上的幸福受益者,正是出于对狼的理解和尊重,才有了这本书。
军人出身的王族曾在新疆的边防线上行走多年,对生活在新疆高原、荒野、草原、森林中的动物非常熟悉,曾经写过长篇小说《狼苍穹》、散文集《狐狸有九个想法》,用生动温情的笔触将动物的现实生存和精神世界关联起来。
《草原上的爪印》的责任编辑陈晓婷认为,王族在讲述这些故事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狼作为一个自然生命,身上一直延续着游牧文化中的色彩,牧民与狼群之间有冲突也有影响,彼此潜在地改变着对方的生活。狼对草原文明行进所起到的作用,在这本书中有诸多述说不尽和感知不完的具体例证。
[责任编辑:许恒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