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程看新疆|“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即将正式投产送电
“目前,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系统调试阶段。预计6月上旬,双极低端调试完成后,便可以正式投产送电。后续在12月,双极高端也会进入投运。”5月18日,“大国工程看新疆”主题采访团走进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现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巴里坤换流站业主项目部副经理徐嘉阳介绍道。
据了解,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是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外送工程之一,也是“疆电外送”的第三条直流通道,于2023年10月正式开工。工程起于哈密市巴里坤换流站,止于重庆市渝北区渝北换流站,线路全长约2300公里,途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沿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谷纵横,最高海拔可达3000米。
“哈重直流工程因有316千米线路位于新疆三塘湖淖毛湖风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多风沙天气,常年近1/4时间为6级以上大风时段,最大风速34.4米/秒,达到台风水平;冬季也十分严寒,每年约90天温度在0℃以下,极端低温达-35℃;有效施工期短,不足8个月,人员机械调配困难等不利因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新疆超高压分公司巴里坤换流站站长李源升说。
针对大风天气的问题,工程建设者专项攻克钢结构外墙彩钢板抗风揭、电气设备加固防晃动等风振工况,构筑起抵御风沙的铜墙铁壁。开工以来,先后两次经受住了50年一遇的12级大风叠加沙尘暴极端恶劣天气考验。而对冬季严寒,施工期短的问题,首次全面运用装配式围墙及电缆沟,为GIS安装研制专用保温防尘棚,采取“棚内电暖器+棚外伴热带”升温及6重防尘措施,换流变也安装采用了“低频加热+热风机加热+棉被覆盖”三重加热保温措施。
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重庆输送超360亿千瓦时电力,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50%,相当于替代燃煤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助力重庆形成一交一直特高压输电通道互为供电保障的外电入渝新格局,构建水、火、风、光多元电力互济体系,显著增强重庆电网保供能力,有效缓解中东部能源需求压力,优化全国能源资源配置。
“疆电外送”第三通道不仅是新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纽带,更成为撬动本地经济转型的杠杆。通过能源外送、产业联动、生态治理和民生改善的多维协同,新疆正从“资源输出地”向“综合能源服务高地”跃升,为全国能源安全与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新疆力量”。
未来,随着更多外送通道的建成,新疆的能源战略地位与区域影响力将进一步凸显。(刘梦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