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青春在边疆——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服务新疆观察
【央媒看新疆】
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王思超
“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们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鼓励与关怀,让我们倍感振奋,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王鹏飞表示,自己和队员们将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继续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近年来,像王鹏飞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来到新疆,扎根边疆广袤田野,书写不平凡的青春篇章。其中,有不少文旅志愿者把丰富精彩的文化和旅游产品送到新疆群众身边,“春雨工程”实施十多年来,实现了从“送文化”到“兴文化”的转变,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志愿者已遍布
新疆各地州市文旅单位
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新疆是首批实施西部计划的省区市之一。从那时起,“用1年到3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成为不少大学生投身新疆建设的青春选择。
2011年起,“春雨工程”实施,明确提出通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此后,文化和旅游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推进、深度服务,整合了大量资源。2023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印发《“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计划实施方案》,将“春雨工程”向深入推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文化惠民志愿行、艺术创作志愿行、公共文化志愿行、文化传承志愿行、产业共创志愿行等活动。
与此同时,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陆续出台《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并举办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培训班,发动全区文化、旅游、教育等业界人士组成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团队,走进需求迫切的县市、乡村开展服务工作。
截至2024年底,新疆文化和旅游系统登记各类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超过4.8万人次,志愿者服务组织2009个,志愿者服务项目1353个,志愿者遍布新疆各地州市县文化馆、博物馆等文旅系统单位开展志愿服务。
一批批年轻人
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
新疆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区,然而人才的缺乏及分布不均制约着文旅事业的发展。从西部计划到“春雨工程”边疆行,一批又一批投身新疆文旅服务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旅担当。
2023年8月,宁夏银川科技学院毕业生杨娅婷参加西部计划,成为和田地区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她通过短视频宣传和田文博资源,浏览量累计超过1000万次。今年4月,她被选为“建功西部,我为新疆代言”百位新疆青年推介官之一。
2024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各地州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各地州市围绕文化惠民、艺术创作、公共文化、文化传承、产业共创、综合类六大板块,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讲座、书画展览、非遗展示、培训辅导等各类活动,2024年共结对157个项目。其中山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输入新疆的“文艺轻骑兵”文旅志愿者服务项目,惠及群众3.3万人次。
“‘春雨工程’汇聚全国之力,将文化送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个角落,这既是文旅志愿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体现,也是以文化传承发展助推更深文化认同的有力举措。”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蒲怀民说。
除了西部计划、“春雨工程”的志愿者外,新疆本地也在积极拓展志愿者队伍。2021年6月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康晓曦,通过塔城地区的招募成为当地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两年服务期内,她为观众讲解了1000多场次。
志愿服务项目稳中有增
文化援疆再接再厉
近期,新疆各地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正忙着与对口援疆省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做好对接。其中哈密市歌舞团与河南相关地市文艺院团对接,昌吉回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与福建、山西两省文艺院团对接,喀什地区歌舞团与山东等省市艺术院团对接,力争加快“春雨工程”的实施,推动更多的精品剧目到新疆巡演。
“我们已经与北京、安徽等省市文化馆进行了对接,希望把京剧、相声、小品等更多精品节目带到和田地区进行巡演。”和田地区文化馆馆长刘兴丽说。
根据新疆各地文化场馆发布的志愿者岗位需求,较为偏远的县市区文化场馆、文博机构依旧急需文旅志愿者。塔城地区博物馆馆长崔彦坤说:“3年来,我们馆共迎来13名文旅志愿者,欢迎更多的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来我馆工作。”
蒲怀民表示,今年初申报的2025年度“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计划项目稳中有增,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分别与中央各文艺院团、高校等进行精准对接,做好项目接待以及各级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的培训,积极推进“文化润疆”。(原载5月16日《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