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年”叠加“攻坚年”准东开发区打造4400亿元投资强磁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近日,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营商环境服务年”暨“项目建设攻坚年”动员大会擂响战鼓,准东开发区2025年确定了总投资超4400亿元共152个项目,以“开春即开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向年度投资目标发起冲锋。
项目拉满进度条
走进准东开发区“营商环境服务年”暨“项目建设攻坚年”动员大会现场,与会者人手两份方案,《准东开发区2025年“营商环境服务年”实施方案》《准东开发区2025年“项目建设攻坚年”实施方案》。方案中既有细化落实的路径,亦有激励约束的机制,动真碰硬的紧迫感扑面而来。
“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营商环境是项目建设的‘加速器’,项目建设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二者需双向赋能、协同突破。”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准东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辉在会上的讲话直接点明了关键。
作为开年“一号工程”,山东能源兖矿新疆能化准东煤化一体化项目于2月23日率先开工,标志着准东开发区加快打造现代煤化工千亿产业实现重大进展。项目将利用准东的优质煤炭资源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煤化工产品。
在重点工程方面,兖矿四号矿一期1000万吨/年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前期手续全部完成,已转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为了确保项目能够高效推进,准东开发区将采用挂图作战的方式,倒排工期,争分夺秒,力求所有项目都能“天天有进展、周周有突破、月月见成效”。
当前,准东开发区正抢抓春季施工期,推动新建项目落地,加速推进续建项目复工,以项目建设新成效推动固定资产新增长。
“加减乘除”出硬招
“真没想到,项目批复难题这么快就解决了!”近日,准东开发区一家企业负责人对开发区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此前,该企业的某能源项目因审批问题陷入停滞状态,关键时刻,准东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组织跨部门协调,仅用48小时就成功打通关键环节,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这一高效的办事成果,得益于准东开发区建立的“问题收集—分类—解决—反馈”闭环机制。记者了解到,自今年初以来,准东开发区已通过该机制累计化解项目卡点问题20余项,切实为企业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始终站在群众和企业的视角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准东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汪世虎介绍,准东开发区围绕优化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规范透明的法治环境、诚信和谐的开放环境持续发力。
在项目建设攻坚的同时,准东开发区紧扣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创新打出“加减乘除”组合拳,助力企业发展。
在政策扶持上做“加法”。准东开发区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推出了一系列涵盖税收优惠、项目扶持、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的利好政策,为企业成长提供丰沃土壤。
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与材料。通过“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举措,让企业办事更高效、更便捷。
在产业融合上做“乘法”。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产业融合。一方面,加速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竞争力。
在企业减负上做“除法”。坚决落实减负政策,清理涉企收费,减轻税费负担。强化电力、用水等要素保障,降低用能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如今,准东开发区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目光。“准能办、准好办、准快办”的政务服务品牌正不断擦亮,成为开发区的闪亮名片。
跳出准东看准东
近年来,准东开发区凭借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不断释放的产业集群效应,吸引了众多疆外企业的目光,不少企业纷纷将总部或生产基地迁至此处,“产业西进”的热潮在这片土地上涌动。
2024年9月底,来自山西的一家专注于为能源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西迁准东开发区。“我们看中准东的发展潜力,期望与当地的大型煤企展开深度合作。”该企业负责人赵龙龙坦言当初西迁的想法。
回忆刚来准东开发区时的情景,赵龙龙说:“那时我们连具体的营业地址都没有,正为后续办理营业执照的事发愁。没想到,准东开发区为我们这些尚未确定办公场所的企业免费提供了中小企业孵化园过渡场地,让我们顺利实现了注册申请。”
不仅如此,准东开发区的政务服务更是高效贴心。政务服务大厅市监局窗口启动了“跨省迁移直通车”,企业的档案、资质实现线上无缝迁移,并全程有专人代办相关业务。仅用了两天时间,该企业就完成了营业执照的变更。
目前,这家企业正与周边企业积极洽谈合作事宜,其办公场地也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中,预计4月正式营业。
如今,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准东开发区已然成为一片投资热土,其独特的发展优势正不断凸显:
——产业链深度聚合: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加快打造“两个千亿”“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准东开发区已形成煤炭、煤电、煤化工、硅基新材料、铝基新材料、新能源六大优势主导产业,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著。
——强化科技人才培养:积极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引进并转化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推动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创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实践基地,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式现代产业学院、技工院校,为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
——开放通道全面拓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疆煤外运”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已建成14条铁路专用线,乌将铁路、阿富准铁路、将淖铁路等出疆大动脉横贯东西,大大提升了区域的运输能力和开放水平。
——产城融合提质增效:五彩湾、芨芨湖新城等产业园区拔地而起,准东产教科创园已与全国11所院校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并与7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了产业、城市、教育、科研协同发展。
张辉表示,要将准东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疆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敢于“跳出准东看准东”,用改革的魄力打破路径依赖,创新的方法破解转型阵痛,在质的有效提升上示范引领,在量的高速增长上走在前列。
从戈壁能源基地到现代化产业新城,准东开发区如今的蜕变之路正是新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随着“双年行动”深入推进,这里正以“营商引力”汇聚八方要素,以“项目动能”激活产业裂变,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记者手记
以改革之笔绘发展蓝图
准东开发区动员大会会场内“开春即决战”的火热氛围扑面而来。这份热度,不仅来自总投资4400亿元的152个重大项目,更源于机制创新所激发的内生动力,一场轰轰烈烈的“双年行动”攻坚战正在这里打响。
近日,总投资338亿元的山东能源兖矿新疆能化准东煤化一体化项目开工。作为2025年准东“一号工程”,该项目的集中开工,标志着准东开发区“双年行动”的大幕正式拉开。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启动,更是准东加速发展的冲锋号角。
政务服务中心的“准字号”服务品牌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一品牌熠熠生辉的背后,是准东开发区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在这里,每精简1分钟的审批流程,市场活力便被多激发一分。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为准东的企业营造了更为宽松、便捷的发展环境。
更令人触动的是山西科技企业西迁的故事。中小企业孵化园免费过渡场地的细节,折射出准东招商逻辑的深刻转变。从过去单纯拼政策、比优惠,转变为如今拼生态、比服务。“跨省迁移直通车”打破行政壁垒,让产业西进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位移,而是东西部要素的深度耦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当春风吹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东这片热土上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篇。准东以项目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为保障,正为西部高质量发展书写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