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一线观察|粮食单产全国第一 总产增量全国第二 “塞上粮仓”厚植国家粮食安全底色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讯(记者 张紫嫣 闫志 汪金波 伊犁台 喀什台 和田台 墨玉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新疆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生产方针由“区内平衡、略有结余”历史性转变为“区内结余、供给国家”,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特别是2024年,新疆粮食单产首次位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增量位居全国第二,供给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强,“中国碗”里的“新疆粮”成色更足。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疆粮食产量持续稳步增长。2022年,新疆粮食总产量1813.5万吨,同比增长4.5%;2023年粮食总产量2119.2万吨,同比增长16.9%。2024年,新疆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达2330.2万吨,同比增长10%,增量位居全国第二;粮食单产达524.8公斤,创近11年最大单产增幅,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丰硕的成果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眼下,天山南北一派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霍城县种植大户富新志,今年把家里的1000多亩地全部改为“麦玉一体”种植模式,等冬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在预留行内播种玉米,实现产量翻番。
霍城县小麦种植户 富新志:我们这个麦子的行间距,在快成熟的前50天左右,我们把玉米套复播套下去,每亩地增加产值500到600元,
在小范围试验的基础上,伊犁州在霍城县、伊宁县、新源县等地积极推广“麦玉一体”种植模式,8000多亩耕地用“时间差”和“空间差”的组合拳,充分挖掘出增产潜力,今年,这些耕地将全部变成吨粮田。
伊犁州农科所副所长 孙娜:这种模式(产量)能达到保守讲小麦500公斤,玉米700公斤,达到一亩地1200公斤。
2024年,新疆蝉联全国冬小麦百亩、千亩、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春小麦创全国春小麦百亩方大面积单产纪录;玉米创全国百亩、千亩、万亩、十万亩、百万亩方大面积单产纪录,并率先在全国建成百万亩级玉米“吨粮田”。增产背后是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新疆综合施策,科学应对产能提升带来的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向科学种田要产量。2024年,新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989万亩、高效节水面积7289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6.7%和69%。高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使用面积均全国领先。今年,新疆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改造力度。在墨玉县吐外特乡,8000亩高标准农田正在进行智慧化提升改造,安装智能灌溉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温和作物生长状况,还能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灌溉系统。
墨玉县新发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赵明:以前工人在浇水的时候,因为压力不匀,麦子一块好一块差。现在装了智慧球阀以后,麦子的长势都一样,产量也提高了,人工也省了。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2024年,新疆累计供水616.0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560.08亿立方米,比2023年多供3.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7.74亿亩次,同比多灌624万亩次。眼下,南北疆22处大中型灌区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造。疏附县就投资6344万元,实施卡尔马克中型灌区改造项目,计划改建16条、总长32.9公里的防渗渠道,预计6月底竣工。
疏附县水利局干部 艾丽米柯孜·太瓦库力:工程(年)总节水量707.07万立方米,可改善灌区10.56万亩耕地的灌溉条件。
坚持“稳面积、优结构、攻单产、提产能、增效益”,今年,新疆将持续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力争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76亿斤,比去年增加10亿斤,为中国碗贡献更多优质新疆粮。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 耿洪伟:在稳种植面积和挖掘扩种潜力上要发挥作用,特别是要落实稳小麦、扩玉米这样的一个路径,主攻单产提升及技术攻关,通过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增产贡献,我们有信心为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更多的新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