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瑰宝 | 宋代婴戏纹瓷枕蕴含美好心愿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人们常说,夜晚是留给枕头和梦的。古人的枕头是怎样的,枕头又蕴含着怎样的心愿?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展出的宋代婴戏纹瓷枕,或许能给出答案。
在这个宋代婴戏纹瓷枕上,有一个胖乎乎的婴儿在三朵莲花之间戏耍,他两手手腕处各戴有一个手镯,神情憨态可掬,画面生动活泼,非常有趣。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展出的宋代婴戏纹瓷枕。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摄
作为一种寝具,“枕”有着久远的历史。《诗经》中《陈风·泽陂》篇有“寤寐无为,辗转伏枕”的记载,《唐风·葛生》篇中也有“角枕粲兮,锦衾烂兮”的说法。瓷枕属硬枕范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用途最广、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硬枕。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讲解员杨虹介绍,瓷枕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但因当时技术不成熟,烧制出来的瓷枕相对较粗糙。到了宋代,瓷枕的制作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无论形制、图案都变得细腻完美。
又硬又高的瓷枕睡起来会不会难受?答案不言而喻。可它为啥能得到古人的喜爱呢?相关专家的解答是:古代瓷枕多用于夏季,清凉舒爽,对身体有好处;利于古代女子保持发型和仪态,可抑制虫子繁殖;具有辟邪纳福的意味。在现有出土的瓷枕中,有的写有“镇宅大吉”,有的写有“寿山福海”,还有的在造型上做出威猛的狮、虎形象,借以驱邪避祟。
对于瓷枕的具体使用,专家认为,古代的瓷枕并不是枕在脑后,而是垫在颈椎下面。虽然瓷枕形状各异,但高度大多在10至20厘米。这个高度,可以维持头颅正常曲线,诠释了“高枕无忧”这一成语。
“婴戏图”是古代陶瓷装饰中常见的传统纹样,人们在其上赋予各种丰富的吉祥民俗寓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将孩童嬉戏场景绘于瓷枕上。“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的婴戏纹瓷枕,既有人们祈求富贵满堂、喜庆吉祥的美好意愿,又蕴含了人们企盼童心返璞归真,天性纯真美好的愿望。”杨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