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
◎杨建英
最近,刷手机刷出个新名词——“斜杠青年”,颇觉新鲜!也许,别人早就知道,可我真是第一次听说。
上网查才知,所谓“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类同时从事多种职业、兴趣爱好和学科领域的年轻人。其中的“斜杠”,即符号(“/”),表示这些年轻人像斜线一样跨越不同领域,形成了多重身份和职业,比如“设计师/程序员/作家”,“音乐人/社交媒体运营/摄影师”等,以此展现他们的多样性和创意性。
“斜杠青年”一词源于美国文化领域的天才少年罗兰·巴特对自己进行描述时,用了“/”符号,表示他是一个同时具备写作、批评、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技能的人,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多面手”或“全才”。
其实,古今中外许多职业人都早已是所谓的“斜杠青年”。比如传说中的那个全才列奥纳多·达·芬奇: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在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就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书法家/教员/诗人……还有那位著名的弘一大师,也曾是地道的“斜杠青年”:文学家/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僧人……最使我吃惊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竟也是标准的“斜杠青年”,他发明了“地质、猿人”等名词,是第一个使用“侏罗纪、白垩纪”名词的人,是第一个编著《中国地质略论》《中国矿产》图书的人,北大校徽、民国国徽由他设计,诸多图书封面由他设计,创造了成语不吝赐教、寸长尺短……他是地质学家/美术设计家/翻译家/藏书家/影评家/医生/公务员/教授/作家/诗人……
新疆著名作家周涛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看来,这句话在“斜杠青年”面前,要修改一下了!近年来,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下,“斜杠青年”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形容那些有着多重身份、复杂角色和个性充沛的年轻人。同时,他也被认为是新时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职场态度,他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学习与尝试,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技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奋斗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动力。
就我生活的这座小城来说,堪称“斜杠青年”的也有不少。或许,我认识的人不多,知道的也就几位:比如师范学校的江怀茂(恕我用实名了),他是一名教师,也是位书法家、音乐家,分别办过书法班、钢琴班;还有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李娟,也堪称标准的“斜杠青年”,她是裁缝/商店老板/作家/诗人;老一辈的庞秀卿:精书法、懂诗词、会拉琴;王仁:懂中医、识草木,精通汉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等多种语言;少数民族作家中,太多人会写作、吟诗,会说几种语言、会唱歌、会弹冬不拉,等等;再比如,从去年冬天开始,小城开通了“网约车”,小城不少有车一族的青年,除本职工作之外,还多了一项新职业——网约车司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把社会生产分工化和细分化了,一人一职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工作和谋生手段。而现在的年轻人,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只有在不断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去发掘和深化,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真正找到自己能长期去做的事情,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斜杠青年”!
说到底,“斜杠”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展开与探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