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的美丽表达
◎哈德别克·哈汉
最近,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风靡一时,成为网上甚至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外省艺术界的朋友来电告知:如今,“我在阿勒泰”或“我在去阿勒泰的路上”等话语成为时髦热词,足以说明这部剧的影响力和感召度。剧作根据新疆本土作家、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改编而成。李娟我俩颇有缘源,不仅是当年我在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工作时的同事,而且现在也一同供职于新疆文联。特别是,本人有幸受邀在两个月前提前审看了该剧。我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中肯意见,很多得到采纳,充分说明了剧作者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工作作风。《我的阿勒泰》的成功,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深刻主题的巧妙阐释和充分表达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提出的重大要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有力抓手。《我的阿勒泰》通过李文秀一家与各民族一起生活工作的场景,展开铺垫了一系列有趣故事和凡人琐事,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水乳交融的重大主题。全剧没有呆板的说教和生硬的宣传,却让观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新疆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的事实。剧集还探讨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展现阿勒泰独特文化的同时,也提出了关于如何保护这片纯净土地的深刻问题。通过个人命运的折射,观众可以感受到时代变迁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
散文化的影视呈现得体到位
将散文改编为影视剧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我的阿勒泰》不仅是一部地域风情剧,更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将人与人、人与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娓娓道来。《我的阿勒泰》通过影视化呈现,展现了散文中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该剧集是散文作品影视化的一次大胆尝试,它突破了传统叙事方式,为民族影视作品带来了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故事的叙述上,还体现在如何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哲思转化为视觉语言上。《我的阿勒泰》保留了原作的文学性,并赋予了它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这种跨界尝试,为民族影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一改编作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将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全新形式呈现给观众——不仅是对李娟作品中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主题的再现,也是对新疆美好生活图景的一次展现。《我的阿勒泰》在艺术上进行了大胆实践,在文化传播上作出了贡献,它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让观众感受到了散文所特有的魅力!
动人故事与真实情节的完美结合
《我的阿勒泰》讲述了一段关于成长、家庭和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美丽的阿勒泰。剧情通过一系列温馨且充满挑战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主人公们面对生活的坚韧与乐观。导演巧妙地编织了多个人物线索,使得整个故事既丰富多元,又不失紧凑感。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明个性,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关于阿勒泰的立体画卷。
成功的角色塑造和人物表现相得益彰
《我的阿勒泰》主要角色的塑造深入人心,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为剧集增色不少。马伊琍、周依然、于适等当红明星成功刻画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准确传达了角色内心的情感波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配角的当地演员,表演自然得体,一口纯正的“疆普”语言诙谐幽默。角色互动自然而真实,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还是朋友间的相互扶持,都让人感到温暖、真挚。
唯美视觉风格和灵巧摄影技术让人眼前一亮
《我的阿勒泰》的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剧组精心挑选了阿勒泰地区最为壮观的自然景观作为拍摄地点,这些背景画面美得令人窒息,同时也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深深敬意。摄影手法细腻而富有层次,捕捉壮丽风景的同时,更注重表现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诗画面与独特气质的洗练表达动人心魄
《我的阿勒泰》的画面质感和人物描画都独具特色、打动人心。剧中的阿勒泰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地域气质,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巧妙地捕捉了牧区生活的细节,让整个剧集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剧情的安排紧凑而不失轻松,符合慢节奏生活主题。在展现原著散文韵味的同时,通过影视化手法,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总体而言,《我的阿勒泰》是一部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无论是从艺术表现还是文化传递的角度,它都展现出不凡的实力和魅力。可以说,这是对李娟散文的一次成功影视化改编,亦是对当代中国电视剧创作风格的一次积极探索,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更在情感和文化层面上给予了深刻触动,让人久久回味!
《我的阿勒泰》是诗和远方的完美表达。表现出超越日常生活琐事的高尚情操和精神追求。让生活充满诗意,展现出对美、对情感、对生活深层次体验的追求。同时,《我的阿勒泰》勾勒出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和梦想,成为心灵归宿的象征,促成了一场精神上的远行。《我的阿勒泰》让我们懂得: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里,总会有生活的诗意和追求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