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春游
◎刘妍
乌兹别克斯坦国与中国地理上山水相连、人心相通,塔什干植物园成为国人了解当地道地植物的一扇窗口。从小到大的春游,第一次与科学家同游,亲眼目睹掏出尺子测量大小的现场,竟有些新奇,而更多的则是敬畏和仰慕!测量的行为举止,自然实在、求真务实,少了高谈阔论、多了知识点,少了浪漫、多了脚踏实地。前方右侧是葱园,由中国科学家设计、选种、栽培、管理,不远处,竖着一块牌子,上面用中乌两国文字清晰地写着:“这里将建设‘新疆植物多样性展示园’,展示中国西部丰富的植物群落,古园艺遗产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大美新疆的丰富植物资源,将在此处设立实景展示。这是一扇窗口,一个中乌科学家交流的平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缩影。展示区处于植物园的黄金地带,中心广场的一侧,正对着舞台。若植物园举办大型活动,路人必然不会错过了解新疆特色植物的宝贵机会。人心与民心相通,“一带一路”顶层设计落到实处,科技先行,以科技带动文化经济交流,助力中乌两国携手促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和舞台!
雨真是识趣,大概它也知道古人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万物复苏,在温度瞬间爬升的催促作用下,只要有一口水,小草、大树,红花、绿叶,铆足了劲,势要把冬日逝去的时光追回来!
四月的乌鲁木齐,连续24小时的暴雨之后,博格达峰脚下的这座城如沐浴般,天上、地下,花草、建筑,巴扎、马路,就连高架桥也不甘落后,“亚洲之心”的乌鲁木齐,水、河水、雪水、雨水,都是天赐的礼物!乌鲁木齐的榆钱树刚吐绿芽时,乌兹别克斯坦国塔什干的榆钱树已是满树的绿——绿得路人心花怒放,怒得几乎把树干也要遮蔽,遮天蔽日的绿叶要与蓝天争宠。
周末,塔什干以院士名字命名的植物园门口挤满了排队等候的人。我站在队伍里,前后竟都是中国人。乌兹别克斯坦国与中国山水相连、人心相通,塔什干植物园成为国人了解当地道地植物的一扇窗口。
塔什干的春天来得早,阳春三月,花花草草苏醒,打包好“被褥行李”。漫长冬季的养精蓄锐,当下只争朝夕。白蜡树、槐树、夏橡树、山楂树、臭椿树……好多树的名字,我都叫不上、认不全。即便有识图软件的帮助,却没有过目不忘的强大记忆,当时懂了,过阵子却又忘了!穿梭在树影婆娑的林间,阳光斜射的光斑落在灌木丛中,点缀着绿色的海洋、装饰着人们的梦境。高大而笔直的树干诉说着光阴的故事,故事中散发着原始而天然的气息,仰望直插云霄的树干,我仿佛悟到了什么,也仿佛什么也没看见!裸露树干的年轮,无序又有序,凹凸无序,用自成一体的方式诉说着树木的时光。出于防虫的考虑,植物园的工作人员用石灰涂抹从地面至比我个头还高的树的位置披上了一件“白袈裟”。树干凹凸特性使得石灰多少有些不均匀,人看久了,难免有眩晕感,仿佛是积木堆积拼图而成的。而树的异质性、粗糙感,多少让人过目难忘!
行走在园中,目之所及都是鲜见的高大威猛的大树。植物园中心广场位置,左右两侧有几株伟岸大树长得较为出彩——引起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科学家们的兴趣。他们看看树叶、树干,远观或近观,拍照或手触。瞬间,以大树为核心话题的各种观点看法,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这株树名为欧洲七叶树。它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绿荫乘凉功能特别好,园区中心位置,好看又大气,一股帝王般居高临下的霸气,让路人驻足、观赏、探讨、纳凉!
路两旁的灌木或草丛,丝毫不逊色。它们生机勃勃的势头,存在感刷得顺溜、刷得强势!园中天生天养的高低大小不一的植被树木,突然有种粗粝而狂野的感觉。久居城市的人,所见所闻的植物园多少有些园林的精致雕饰。精细精美不是不好,可过于讲究,多少有些不够豁达和豪爽,少了些魏晋风度、多了些拘谨和矫作。显然,原始而粗犷的美更符合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观,有更大的适度性。若与诗人同行,“呜呼哀哉”,张口就是一首现代诗。穿越到魏晋,田园中的一个诗人,一口好酒还未落肚,随口就是一首绝句。我还在纠结于绝句和现代诗,谁更能传神地描写出当下胜过天人合一的壮观美景时,突然听见了热闹的声音,便回头看,快走了两步——原来,同行的两位科学家竟拿出尺子测量夏橡树的“腰围”。三位平日里治学严谨、不苟言笑的植物科学家,竟手牵着手,齐心协力用最原始的方式测量树的大小。李丙文老师说,估摸“腰围”不超过1.4米;较真的周智斌老师从随身的背包中掏出一把卷尺,“来来来,测量一下!”卷尺一卷,绕着树干底部一周,接着手机拿出,喊出“祖冲之”,计算器除以老祖宗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圆周率,“手指健美操”下,直径1.26米跃然在手机显示屏上。科学家的眼光毒辣、预测精准,两者误差不过十余厘米。瞬间,我对同行的数位科学家肃然起敬,心里竟有些沉甸甸的!诗人与科学家,显然,后者更让人感觉踏实,有安全感。从小到大的春游,第一次与科学家同游,亲眼目睹掏出尺子测量大小的现场,竟有些新奇,而更多的则是敬畏和仰慕!测量的行为举止,自然实在、求真务实,少了高谈阔论、多了知识点,少了浪漫、多了脚踏实地。与科学家春游,注意力在一片叶子、一棵树的大小、形状、数量等看似无趣的细节及问题上。奇怪的是,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却极度具有日常生活的审美。人在当下、在其中,并不能深刻感受。顿悟的那一刻,或有或无,或需要时间的发酵,或永远也感悟不到。或许,这一幕,会很久很久地滞留在我的脑海中!
经同行的科学家提醒,前方右侧是葱园,由中国科学家设计、选种、栽培、管理。头顶玫红色花瓣的葱,我还是第一次见,长知识了!我脱口质疑:“真的是葱吗?”同行的科学家范敬龙掷地有声地回答:“如假包换!”距离葱园不远处,竖着一块牌子,上面用中乌两国文字清晰地写着:“这里将建设‘新疆植物多样性展示园’,展示中国西部丰富的植物群落,古园艺遗产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大美新疆的丰富植物资源,将在此处设立实景展示。这是一扇窗口,一个中乌科学家交流的平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缩影。展示区处于植物园的黄金地带,中心广场的一侧,正对着舞台。若植物园举办大型活动,路人必然不会错过了解新疆特色植物的宝贵机会。人心与民心相通,“一带一路”顶层设计落到实处,科技先行,以科技带动文化经济交流,助力中乌两国携手促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