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师傅家嫂子
◎漠狼
“侯师傅家嫂子”,这是学校单身老师向别人提到嫂子时的“官称”。当面,我们都是直接称“嫂子”,觉得更自然更亲切!
嫂子是学校食堂工人侯师傅的妻子,夫妻俩约莫比我大个七八岁,我分配到这所学校时,他们已育有一儿一女。嫂子是家庭主妇,没多少文化,我至今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好像也没听谁叫过她名字。她和侯师傅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投亲来到阿勒泰的,一个是山东泰安人,一个是陕西宝鸡人,经媒妁之言、各自中意结婚成家,走到一起的。
可能因为是孔夫子的家乡人,自小受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的熏陶,嫂子性格温良和顺,待人诚恳。逢人见面话里含笑,总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学校不大,也是个小社会,统共二十多个教职工,十来户人家,关系总有亲疏远近,但从没见嫂子和谁红过脸、吵过架,也不像一般妇人那样,东家长西家短的,倒个是非、说个闲话,喜欢背后议论别人家的不是。
“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嫂子没有固定工作,一家四口靠侯师傅一个人的收入。为补贴家用,嫂子打过零工、生过豆芽、卖过菜。平日,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每年还要养鸡养兔喂猪,里里外外忙得不亦乐乎,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嫂子和侯师傅相偕相伴、相敬如宾,自家小院、屋里屋外收拾得清清爽爽、利利落落,什么时候都给人以家的温馨和温暖!一块相处多年,没见过他们夫妻斗嘴、怄气,之所以能够如此,在我这个外人眼里,其实可以看得出来,作为丈夫的侯师傅对妻子通情达理、兰质蕙心的美德,自有三分畏、七分敬的情结在里头。
解衣衣人、与邻为善是嫂子为人处世的另一面。我女儿出生后,媳妇产假满了要到两三公里外的水泥厂上班,孩子没人照料。思来想去,还是央求嫂子帮忙。嫂子二话没说,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我们住在一排,中间只隔杨、孔两家,放学、上班接送孩子非常方便,嫂子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麻烦。遇到媳妇上夜班、我要上晚自习的当口,常要到十点、十一点才能去接孩子,但嫂子总能把楚儿(我女儿乳名)照顾得干干净净、妥妥帖帖,吃饭、睡觉一点也不耽误。
为别人带孩子不单是辛苦操心累人的事,关键还担着干系和责任。一年,到地区参加优秀教师表彰大会,领回一床“阿山”牌羊毛毯。几经辗转回来后,我带着从城里买来的糕点之类的小礼物去看嫂子,并把孩子接回家。谁知嫂子全不似往日的热忱亲和,人还没开口说话,眼泪竟扑簌簌直往下掉。
稍后,嫂子稳了稳情绪,歉疚地对我说:“今天特别对不起楚儿,因为一时疏忽,上午让楚儿在两岁生日上摔了一跤,脸上还留了个疤。”我再三宽慰她道:“没事的,小孩子摔一摔,长得结实”,嫂子这才破涕为笑。
妻贤夫祸少。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发生。学校食堂,加上侯师傅共有三人,带班的工人和校长家有些沾亲带故。平日,另外那个工人和带班的走得比较近,无形中,侯师傅就落了单!早班晚班、节假日值班,或偶尔到坡上采办什么的繁琐杂事,中间有时难免产生些误会和矛盾。久了,带班的与侯师傅多多少少不太对付,容易急眼不大会来事的侯师傅,因此遭人白眼排挤。遇此,往往都是由嫂子出面盘桓周旋,她既不和对方吵闹、强词夺理,也不当面责难自家老公,扫了男人的面子,却总能在轻言细语、和颜悦色中将事儿摆弄得服服帖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加上,逢年过节的,嫂子也想得格外周全,将学校校长、老师、会计、出纳、食堂带班的,亲近不亲近的,每年都照例请到家里坐坐。那些年,特别是单身时,我和学校的孔老师、谢老师、孙老师,以及前前后后一众单身老师,没少在嫂子家打牌、蹭饭。
女人是家里的风水。古人认为,好女人会旺三代、坏女人会害三代。这世上凡事都有因果,就好像春天好好播种,秋天才好有收成。每一份幸福,都是以前努力经营的结果;而每一份苦难,很有可能是以前错误的报应。母慈子孝,受嫂子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一双儿女自小就敦厚善良、勤奋懂事、自立自强,格外争气有出息。女儿在某县城一所小学任校长,前几年我到该县还专门见了她一面;听说,儿子在省城一家石油总部的机关工作,工资高、待遇好,有房有车。嫂子和侯师傅退休后,就在儿子家附近买了房,既能相互照应,又互不干扰,其乐融融,安享岁月静好。
似水流年,与侯师傅和嫂子一家相处,都已经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大家工资待遇很低,嫂子每月只收我们60元。搁到现在,带孩子的工钱不光高得吓人,还得有星期天节假日,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弄不好,再遇到个给孩子喝安神口服液的主儿……真的老了,总是常常想起那时、那人、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