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 大义
◎杨建英
春节假日悄然已过。节时风味承载着团圆的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流转、熨帖着游子的胃肠,味至浓时是故乡,食物连接着故土与世界,每个人都能在吃食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退休闲暇,饭局增多,都是亲朋好友宴请,或家宴或堂聚。所谓久病成医,这饭吃多了,也渐悟门道。俗话说:“三代穿衣,五代吃饭。”意思是:学会穿衣需要家庭里的三代人不懈努力,学会吃饭却需要努力五代人。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穿衣、吃饭,甚至都没有闲暇去考虑,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经典话剧《天下第一楼》讲的虽是全聚德烤鸭店的故事,但从中可以管窥传统饮食的讲究与规矩。细品,真是比烤鸭还香!
剧中有一个重要角色名叫“瞭高儿”的,相当于现在酒店的大堂经理,专门伺候客人吃喝,真是绝了!客人喜欢吃什么,哪道菜该怎么上、什么时候上,都要清清楚楚。
“烧鸭子每桌两只,荷叶饼、烧饼、小米粥随叫随上;爷儿们桌加‘老虎酱’,女客桌上绵白糖。今晚上给大掌柜的拜师、学戏,来的可都是梨园行的名角,大伙儿好好干,我向东家要赏!”
还有:“福顺,撤荤盘子,上手巾把儿,准备走热菜。几位爷吃着、喝着,我念个喜歌给几位爷下酒——挂炉烤鸭天下美名殊。皮儿脆、入嘴酥、肥不腻、瘦不枯,千卷万卷吃不足!全鸭席、胜珍馐,三十元,有价目,食落您老自己肚儿,更有美酒赛甘露,请君饮过,添丁、添财、添寿又添福……”
从这些精彩的台词中,就能判断,吃饭绝不是“胡里麻堂”点一大桌子菜瞎吃,那么简单的事儿!
反观现在,生活好、手头宽,花个千儿八百地邀朋聚友吃个饭,已很平常!但真正让大家吃好喝好、滋养身心、加深感情,特别是,要能吃出文化来就不太容易了!
年初,与几位女文友聚晚餐,负责点菜的就很不在行——满满当当一大桌,大都是大盘硬菜。这当然彰显了“做东人”的诚心美意。当此之时,刚过完年,一来大家基本上都是从“肉林油雨”中突围而出,急盼清淡;二来众女士要减肥,晚餐吃得少或基本不吃,于是,我这唯一男士就成了主力,可我也是血糖病加身,不敢吃多,真是苦不堪言!
按理说,吃人家嘴短,本不该说三道四。可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得不说。如今生活好了,没必要大鱼大肉,吃营养、吃健康、吃文化、吃情调成为主流诉求。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我的朋友大多是文学艺术界的,有的在国内很有名望,对于这些吃遍四方的客人,我大多安排他们吃草原风味或者本地特色冷水鱼:五道黑、煎白斑狗鱼等这些具有“国际身份”的名贵鱼种(人工养殖),事后,这些朋友时常在微信中与我叙旧时,仍口涎四溢!
同理,如果是本地朋友也力求特色。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种外来美食纷纷落户本地——川渝特色、湖湘风情、陕甘小吃、东北乱炖,甚至“港味”“台风”等等。疆外人做大肉美食较多,也最拿手。对于吃惯了草原风味的本地人而言,他们做的爆炒肥肠、肝腰合炒等都是拿手菜品,可以多点,价格也贵不到哪儿去。可如果,在这样的菜馆点大盘鸡、大盘鱼等本地特色菜,就有点不靠谱了!
唉!怎么说呢?谈起吃喝,依人口味,真有说不尽的话题。如今,雪都大搞旅游,环境留客、雪场留客、美景留客,可千万别忘了美食也能留客。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要想留住人的心,先要留住他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