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雪之歌
雪是冬日禾木的主题,是吉克普林的主角。雪境纯洁、巨美,人置身其中,会有道、气、象的气场,会有意、味、妙的幻想,还有赋、比、兴的雅致。“境”最早是唐代审美意识范畴,而到了宋代则是“韵”,范畴是宋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诚然,人的审美意识总有其时代背景,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的范畴和意境。人间净土,素白无华,正是这个时代最高级、朴素的审美。褪去浮华、洗净烦嚣,心灵的单纯与涤荡是当下最有趣味的生活方式。
◎刘妍
一
万物皆变,万物皆动。不学《诗》,无以言。不到吉克普林,不懂“雪之歌”。
吉克普林,禾木的一片芳草地,这片被施了魔法的“白草场”总让人心驰神往!禾木村在河谷之间,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才能抵达,那是过去,如今这里天堑变通途!行走的意义,或许是在人世间刻下关于青春的印记。当你找不到自己时,来禾木、来吉克普林,来这片人间净土。注定要来的地方,无论多晚都有光的指引。穿过被雪覆盖的吉克普林草原,登上海拔2800米的云霄峰,高山之巅的湖泊披上了雪毯。无垠的白,分不清是云,还是雾。那道光总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心中不灭的火与目之所及的雪,形成了冰火两重天。
雪是冬日禾木的主题,是吉克普林的主角。雪境纯洁、巨美,人置身其中,会有道、气、象的气场,会有意、味、妙的幻想,还有赋、比、兴的雅致。“境”最早是唐代审美意识范畴,而到了宋代则是“韵”,范畴是宋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诚然,人的审美意识总有其时代背景,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的范畴和意境。人间净土,素白无华,正是这个时代最高级、朴素的审美。褪去浮华、洗净烦嚣,心灵的单纯与涤荡是当下最有趣味的生活方式。
二
玛西刚过三十已是禾木村的村委会主任,手机一直响铃不断。村委会主任与普通村民没有区别,若非要区分,那就是忙——各种琐碎的事务让玛西常常脚不着地儿。
雪一直下,积雪已及腰身。雪伴随着玛西成长,有雪的日子,就有成长中的记忆。村里的同龄人来找玛西,他们一同到户外走走。冷不丁,玛西被推进了一旁的雪窝,“使坏”的人也顺势倒在了雪地里,几个人仿若冰棍中的棍,雪温柔极了,如棉花团般柔软。同龄人平日里各忙各的,上有老、下有小,一旦聚在一起时光便会倒流,回到儿时,亲密无间感瞬间回归。
玛西个头不高,不知不觉中小肚子长了起来。可一踏上毛皮滑雪板,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振奋、轻巧。玛西和小伙伴爱在吉克普林滑雪。凌晨五点多钟起床,匆忙吃过早饭就得上山。
上山实在挑战人的耐受力,每迈出一步都极为艰难!雪地里根本没有路,一夜的雪早已把路的痕迹抹掉。玛西的爱犬多多在前头带路,大家紧随其后。出发前,天黑漆漆,走着走着,天吐白,光芒四射,太阳的光辉瞬间照亮了连绵的山脉。天亮了,他们又走了许久,终于到达山顶。人的体力几乎消耗殆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吉克普林的山、树、平原、河流,一览无遗。登高极目远眺,挑战肺活量,更多的是挑战极限后的愉悦。
玛西脚下的毛皮滑雪板是隔壁爷爷纯手工制作的,一只脚的宽度,毛皮覆盖木板底部。爬山时,毛皮是天然防滑垫,这比现代的塑料滑雪板要耐滑,速度更快。小时候,玛西跟着父亲和爷爷上山找马,使用的就是毛皮滑雪板,村里的男女老少也都会踩着毛皮滑雪板进进出出……玛西的奶奶今年76岁,老人家一早就准备好滑雪板,嚷嚷着要一起上山。玛西一哭二闹三撒娇,好说歹说,奶奶这才放弃执念:“平安回来,我煮好肉等你们开饭。”
三
玛西的奶奶是村里的滑雪高手,用“巾帼不让须眉”来形容极为恰当!阳光刺眼,白雪反射着强光,奶奶在前方时不时地重复着“快快快”……老人家常带着玛西到山上滑雪,“练好技术对身体好,反应更敏锐。”
天气晴朗时,禾木河边的小木屋星星点点,房顶的炊烟袅袅升起……“哪里是咱家?”奶奶问,玛西指着西北角说:“那里、那里……”奶奶笑眯眯,答案是对还是错,并没有明确。“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回家的路。”奶奶笑着说。玛西至今仍记得小时候,一年四季奶奶带着去玩的情景。山景、水景、蓝天、白云、草原,还有雪景,一切都在动,在不停地变化,天时地利与人和在吉克普林神奇地“凑”在了一起。玛西和他的小伙伴用最原始的出行方式、最真诚的敬畏之心,日复一日地生活在这片草原上。
下山时,他在树旁、树中间飞驰而过,一副毛皮滑雪板、两根手杖,如插上了双翼。山顶与山下的落差有一千多米,松木的清香、快速地下滑,给人的感官带来了无穷挑战,而滑雪的魅力恰在于此。人处于紧张的应对之中,结束后,心情突然放松,更多的是完成了自我挑战之后的那份喜悦。奶奶家的烟囱在冒烟,带肉的肋骨在锅里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一想起奶奶期待的目光,玛西的心早化了飞回了家。是的,“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