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边城:阿勒泰的样貌
◎杨继龙
于山谷中倚水而建的城市不可胜数,阿勒泰就是其中之一。阿勒泰之美在玲珑剔透、一尘不染,在褐色山岩间清澈的克兰河水。阿尔泰山与昆仑山不同,昆仑山脉风化之后,往往碎成白色细沙,狂风起时,沙尘随之。阿尔泰山岩风化后并未形成这样的浮尘,得以保持了小城的清洁,并与河水、桦林、杨树以及皑皑白雪,构成了分明又浓烈的色彩。
靠冰雪融化汇成的克兰河,造就了这座北境边城。河水长年冰冷,不生蚊虫。河道中怪石嶙峋,夏季偶有降雨,山洪迅即奔腾而下,巨石翻滚,曾造成灾害。克兰河是小城的灵魂,治理、美化、利用好克兰河,是阿勒泰规划建设的主题。
绿色之梦
阿勒泰的雪期长,再加上降水量少,地表覆盖的土壤少,山外也以戈壁居多,故,一代一代的阿勒泰人对绿色都有一个执著的梦,每年到周边山上植树是各单位的必修课程。但植树容易,持续供水难,公路的道旁树,要设专门浇水的岗位,才能成活。几十年前垦边人种下的防风林已成为最美风景,也是最美好的记忆,几乎每一片树林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近年来,引进滴灌技术,供水管上山,植树成活率提高了,阿勒泰附近的山头绿色渐多。但树木生长不只是水的问题,还得有土壤,土壤是更加珍贵的资源,绿化山头受到限制。公路沿线的防风林,为滴灌技术解决了节水和蓄水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土壤板结及盐碱泛起的后果,如何应对,似乎还没有好的方案。克兰河流量也决定山头绿化的规模。滴灌持续夏秋供水的量,需要计算才能保证栽种树木的存活。好在河谷中桦林、杨树林保护良好,桦林公园、小东沟成为了市民很好的休憩游玩场所。守护这些林木,是阿勒泰人的责任。
民宿:旅游业的“蓄水池”?
阿勒泰自发现最古老的滑雪岩画,继而被认定为“人类滑雪起源地”,滑雪运动便蓬勃兴起,吸引了八方目光。将军山、禾木、可可托海等大型滑雪场相继建成,阿勒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滑雪胜地——冬季来临,阿勒泰机场常常见到一队队拖着加长行李的旅客,那行李就是滑雪板。滑雪场成了彻夜灯火通明的热闹场所,一直持续到来年三四月。
作为北境边城,阿勒泰的旅游业优势真是太明显了。阿勒泰的旅游,随地是资源,基于地域广阔、景色独特,宜吸引游客自由小住的深度游。以前,旅游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滑雪的兴起弥补了冬季旅游的空白,但旅游产业有不稳定性。有时,一个偶然的文化传播现象就可以带来客流量的波动。如那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不仅吸引游客来阿勒泰打卡,甚至都到了那拉提草原。因客流增加,整个地区酒店、宾馆床位不足的问题还是暴露出来了!游客的涨落,如果靠兴建酒店来应对,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经营风险也大,引导鼓励市民利用闲置住房开设民宿,也许是解决之道——一是市民闲置房数量可观,二是非跟团自由游客逐年增加,三是经营灵活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强。对旅游业来说,民宿是个“蓄水池”,能起到调节与平衡作用,但需要文旅部门培训、指导,既要规范化,又要降低门槛。
边城会不会出现“城市空洞”?
城市扩张容易,收缩却很难!城市扩张,第一步就是地面硬化,增加道路、房屋。如果人口撑不起城市的扩张,就会出现建筑物有主却无人使用,夜间,在城市中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无灯区,这就是“城市空洞”。
阿勒泰是否会出现“城市空洞”?目前城市体量尚小,似乎不必过于担心,但现有的房地产开发规模显然对城市人口的增长过于乐观,已建成的这些商品房如何消化掉,将成为不大不小的问题!吸引周边村镇人口来市区买房?不少人已经拥有市区房了,如果一味吸引农村人口进城,那村镇的如何补充,住进市区后依靠什么生活?
目前农牧民进城的情况,一般老人和孩子住市区,孩子在市区上学,老人做饭陪伴孩子,青壮年,主要是夫妇两人在乡下种地或者养殖;另外,冬季农民也会进城住两三个月,因此,稳住农牧区人口已是紧迫问题。
强调和刺激人口集中,其副作用可能会带来“乡村空洞”,农村人口流失。旅游城市,不能只建设城市,要把力量分散到村镇中去。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少些虚张声势的景点,用原生态打造最美景点,才能真正吸引人。
无论是否作为一个以旅游观光立足的城市,靠扩张都是行不通的。人口有限、财政力量有限,扩张只能造成顾此失彼。得转换思路,城市发展要靠深度,而不是靠广度。具体地讲,就是提高现有城市建设质量,精细化、人性化,讲究节能,重视运动场地、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增强设计意识,建设真正的美丽宜居城市。
近些年,阿勒泰沿河步道建设,成果可观。克兰河的防洪规划、步道的建设质量、桥梁设计建设,特别是北区道路建设与坡道人行道的防滑处理,滑雪场配套建设都大有文章可做。避免建设步行街与游客购物中心,如果民宿与特色店铺散落于里巷之中,旅客探访兴致或许会更高。此外,民间博物馆也值得提倡与扶持。洁净、闲适、方便、宜居,保持物价稳定,既能稳住当地人口,也能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许,我们要提防的不是“城市空洞”,而是“乡村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