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窝里的“丰收甜”与“日子红”
讲述人:马强、鲁晓娟(切尔克齐乡二牧场帅帅农家山庄采摘园负责人)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楠 实习记者 包洪宇)
马强。
我叫马强。2015年,我们一家人拉着满满一车行李,从哈巴河县前往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车行半路,窗外景色从熟悉的农田渐变为荒芜土坡,最终停在一片贫瘠的山窝窝前。妻子悄悄抹着眼泪问我:“这地方能种出东西吗?”我心里虽没底,却紧握她的手说:“咱试试,总能种出点啥。”如今十年过去,我与妻子并肩站在960亩的园子里,望着68个大棚里挂满的葡萄、苹果、蟠桃等水果,心中感慨万千。
初来之时,这片土地广袤却贫瘠。一锹下去,尽是掺着碎石的硬土。我们轮番挖掘,不到半天双手便磨出水泡。最初种植蔬菜时,为赶农时,春日凌晨四点就要起床育苗。大棚没有取暖设备,我们烧柴升温,日夜守护在苗床边,唯恐幼苗受冻。
马强种植的葡萄。
每年大风季最为难熬。狂风毫无征兆骤起,瞬间将大棚塑料膜撕得粉碎。记得有一年风势特别猛烈,忽闻“哗啦”巨响,抬头只见棚膜被狂风卷向天空,地里的辣椒苗被连根拔起,东倒西歪。风沙扑打在脸上,疼得睁不开眼。风停后,面对满地狼藉,我轻拍妻子后背安慰:“没事,咱再种,总会好的。”其实心中满是酸楚——这可是我们辛苦半年的希望。
尽管生活艰难,我们从未放弃,日复一日坚持劳作。薄膜吹坏就重新搭建,幼苗冻坏就连夜补种。后来看到城里人热衷果园采摘,我们萌生改种水果的念头。将几亩大棚改种葡萄,精选玫瑰香、晴王、青绿马奶子等8个品种。葡萄藤生长缓慢,我们每日悉心照料,绑枝松土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当藤蔓首次挂上青涩果串时,我们激动得每天都要细数一遍。
板蓝根开花时期。
我们坚持羊粪施肥、人工除虫的全生态种植方式,待到葡萄成熟,自尝之后觉得比市售的更加香甜。有位游客品尝后次日便带家人前来采摘,称赞道:“你们这葡萄真好,下次还来。”渐渐地,采摘客人越来越多,有人提议:“老板,你们这儿能吃饭吗?想尝尝农家菜。”
我们顺势将邻屋改造成农家乐,妻子掌勺,所有食材现采现取——蔬菜地里现拔,牛羊鸡鸭自家散养,游客选定后现宰现炖。有位客人品尝妻子烹制的清炖牛肉后,竖起大拇指:“肉嫩入口即化,还带着独特鲜香!到底加了什么秘制佐料?”
鲁晓娟为游客们准备的牛肉、黄面。
说起妻子的厨艺,我满怀自豪。她虽未受过专业培训,却对食材有着独到见解。那道招牌清炖牛肉并无特殊秘方,她常说:“好肉不需过多调味。”仅放适量食盐,添入板蓝根叶与虫草花,板蓝根清热,虫草花提鲜,既增添肉香,又融入淡淡药香,绝不掩盖牛肉本真之味。
今年,我们又在园内试种了牡丹、贝母、何首乌等中药材。种苗均从安徽亳州引进,并与当地企业签订协议,三年后统一回收。起初妻子犹豫:“种了一辈子地,没碰过药材,万一搞砸怎么办?”我劝慰道:“咱们种葡萄、开农家乐不也是从零开始?试试总没错。”
马强一家的农家乐,正举行宴会。
某日清晨,我们照常前往田间,行至药材地旁不禁愣住——原本只盼顺利生长的牡丹竟已绽放。朵朵粉白牡丹在地里灿然盛开,这份意外之喜让我们心中充盈着难以言表的感动。我们农民一生所求,不过是土地慷慨馈赠,有个好收成。这片牡丹不仅是土地的馈赠,更为我们饱经艰辛的岁月添了一抹亮色。
十年耕耘,这片荒芜山窝蜕变成“丰收园”,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待三年后药材丰收,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中草药种植规模。往后的日子,我们仍将守护这片园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果实一年甜过一年、日子一年红火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