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光影行 情系阿勒泰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马海娜·马格尔
7月31日至8月15日,由地委宣传部主办、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地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智媒时代纪实摄影创作人才培训”团队近20人来到阿勒泰地区,开展深度纪实摄影创作活动。团队足迹遍布地区六县一市,以镜头为笔,倾情记录这片土地厚重的人文历史、绚丽的民族文化、蓬勃的产业发展与壮美的生态画卷。
“智媒时代纪实摄影创作人才培训”是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传媒大学负责实施的培训项目,旨在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纪实影像创作人才培训体系,培养一批适应智媒时代需求、具备创新意识与跨学科能力的高端摄影人才,以推动纪实影像艺术的创新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副主编潘可武担任此次培训课题负责人;新华社领衔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届主席团副主席兼策展委员会主任陈小波及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摄影师、一级照明师金贵荣担任本次培训指导老师。
光影足迹:聚焦人文自然,纵览地域风采
团队行程以阿勒泰市为起点,踏访阿勒泰全域六县一市,展开深度文化寻访与纪实影像采集。
在阿勒泰市红墩镇萨亚铁热克村“户儿家”文化大院,团队成员通过纪实拍摄和深度采访,重温了各民族不分彼此、和谐共居的感人点滴,探寻“户儿家”里蕴藏的民族团结故事。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点,大家专访岩画保护人张永军,用镜头见证“人类滑雪起源地”的文物实证。在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拉斯特村13个村民家中,大家拍摄当地群众日常生活,记录多民族和睦共处、其乐融融的生活图景,感受深厚的文化交融底蕴。在阿勒泰市拉斯特乡,团队聚焦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纪实拍摄传承人斯兰别克·沙和什并进行微视频创作,记录这一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在哈巴河县彩虹布拉克(“我的阿勒泰”取景地)和铁热克提乡白哈巴村,团队通过采访拍摄,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吉木乃县“中哈边境第一村”萨尔乌楞村成为团队感悟“戍边精神”的重要一站,大家与护边员交流沟通,纪实创作。在“新疆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通天洞遗址及拥有雄壮地质景观的吉木乃草原石城,团队通过拍摄采访,体验民俗文化,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在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团队纪实拍摄可可托海三号矿脉、阿依果孜矿洞、博物馆及非遗展览馆,并专访老矿工,挖掘矿工世家的传承故事,体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
守护生态资源,描绘绿水青山。采风团队用镜头记录阿勒泰的生态之美。在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喀纳斯村,成员们捕捉瑰丽湖泊与森林景观。在福海县,团队聚焦“离海最远的海”乌伦古湖,记录湿地环境改善,拍摄雄壮的雅丹地貌,弘扬生态文化。在青河县,团队前往青格里狼园进行创作实践,采访拍摄记录狼文化生态特色旅游主题公园,关注生态修复与特色旅游的结合。
从雪山牧场到边陲村落,从历史矿洞到现代企业,大家热情高涨,系统性记录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和历史印记。团队通过访谈、摄影等多种形式,细致了解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独特风俗,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中,映照出阿勒泰地区的发展变迁。
光影心声:感悟边疆发展的深度与活力
聚焦发展实践,记录时代变迁。在阿勒泰市托勒海特夏牧场、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禾木村等地,大家在牧民家记录新时代农牧民乡村生活新图景。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吉林新村是体现援疆成效的典范,团队来此重点记录吉林省对口援建带来的明显变化。在吉木乃口岸,大家通过拍摄,了解这里作为戍边红城、丝路重镇在外贸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福海县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大家细致了解产业发展带动牧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在中电电气福海太阳能有限公司,记录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如何助推绿色发展。在新疆青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团队拍摄采访其如何以科技助农,实现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在青河县蓝斯利药业有限公司及蓝斯利中草药基地,记录药材加工种植在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青河县山楂园,拍摄其推动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借助影视效应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的探索。
“智媒时代纪实摄影创作人才培训”课题负责人潘可武深情展望:“此行让我们超越‘看见阿勒泰’的表层认知,完成向‘我的阿勒泰’的精神抵达。我们以镜头为媒,记录了阿勒泰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灿烂文化和壮美风光。这些作品将成为桥梁,让全国各族人民真切感受到当地的动人魅力与发展活力。”
“智媒时代纪实摄影创作人才培训”指导老师陈小波感慨道:“重返阿勒泰的震撼远超预期。道路的现代化脉络贯通草原,牧民家中焕新的生活图景与丰盛餐食,印证了边疆民生的跨越式发展;而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在壮丽山河背后发现的‘人文秘境’——阿勒泰人民以智慧与热忱构筑的精神高原。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文化自觉,正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边疆治理的协同发展中绽放光芒。这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生的现代化实践,让阿勒泰成为解读中国边疆振兴的鲜活样本。”
“智媒时代纪实摄影创作人才培训”学员班长曾严彬说:“此次阿勒泰之行,对我们每位学员都是灵魂洗礼与技艺淬炼。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草原牧场到历史矿洞,从古老毛皮滑雪板到现代化骆驼产业园,从戍边卫士的坚毅到牧民的笑容……我们用镜头触摸历史温度、记录当下活力。这不仅是纪实摄影实践,更是一次对阿勒泰地区发展脉搏的真切体悟。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才能捕捉最鲜活的时代影像。阿勒泰的壮美山河、多彩人文与蓬勃生机,已烙印心间,也将通过我们的镜头,传递给更多人。”
光影未来:赋能文旅融合新篇章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依托生态资源与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探索出一条边疆高质量发展特色路径。活动中,团队通过深度影像记录与人物访谈,系统采集了反映地区自然人文、产业创新的一手素材。这些涵盖历史文脉、红色基因、民族非遗、自然景观、特色产业、边关风情六大维度的成果,将形成全景式阿勒泰发展影像档案。据了解,学员优秀摄影作品将亮相中国纪实摄影艺术展,并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官网、专业书籍画册以及《中国摄影报》《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多维呈现与传播。
地区文联三级主任科员海那尔·海拉提说:“此次活动旨在以纪实摄影为纽带,深挖阿勒泰文化根脉与时代精神。通过记录民族团结故事、戍边奉献精神、生态保护成果和产业振兴实践,全景展现自治区成立70年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变迁。这些影像将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文旅融合的珍贵档案,生动展示阿勒泰团结发展的美好画卷。”
据了解,此次活动将产出摄影图片1800张、纪实短视频75个、纪实长视频15个,全面展示阿勒泰地区的发展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