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 聚民心 | 阿勒泰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让175名听障患儿重获新声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轶茹 实习记者 王景鸿)“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近日,在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科克塔斯村,7岁的小那(化名)正和家人一起唱儿歌。虽然声音不大,但小那面带笑容、咬字清晰,很难想象,他曾被诊断为“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
小那3岁时,语言发育较同龄孩子落后,一直不说话。小那的父母心急如焚,带着孩子到乌鲁木齐儿童医院进行专业评估。看到诊断书,夫妻俩感觉天塌了,难以接受孩子将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现实。
后来,在医生建议和残联帮助下,小那成功实施人工耳蜗植入项目,并开始术后康复训练。在康复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小那慢慢地可以说简单字、词语、句子。2025年,小那母亲成功申请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目前已在乌鲁木齐市启聆康复中心接受了5个月的康复训练。通过该阶段康复训练,小那的听力、语言能力和专注力显著提升,已经可以流畅地讲童话故事、背儿歌,康复效果明显。
小那的故事是地区开展重点民生实事、实施家庭困难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一个缩影。阿勒泰地区高度重视、全面部署,把实施家庭困难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地区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制定《阿勒泰地区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明确牵头单位,压实部门责任,为180名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开展基本康复训练、手术、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服务。同时,落实自治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提高0~14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训练补贴标准,由人均每年补贴1.2万元~1.4万元提高到1.72万元~1.92万元,救助年龄从0~6岁扩大至14岁。这些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为残疾儿童康复筑牢了政策根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今年以来,地区残联积极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对各县市残联、残疾人家庭开展摸排调研,梳理、研判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县市残联开展精准对接、需求采集、审核确定、实施救助,及时把相关信息录入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组织150名0~14岁残疾儿童在各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
“对于残疾儿童家庭来说,康复之路虽然艰辛,但充满温暖与希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正在点亮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地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蔡维维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强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保障,优化服务水平,扎实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让更多家庭困难残疾儿童在优质康复服务中绽放生命光彩,推动残疾人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