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改革故事丨国家公园,世界屋脊上的生灵乐土
(视频素材来源: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新华社西宁7月9日电(记者王金金、李琳海)雪山之上,源头活水东流而下,滋润万物;原野之间,藏羚羊长途迁徙,繁衍生息;碧水之下,青海湖裸鲤鱼翔浅底,奋力洄游……从体制试点到正式设园,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越来越多的“自然珍藏”被划入国家公园范围内,这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原真性,正得到高水平保护。
牧民永塔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永塔的家被划入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
骑着摩托车穿梭在辽阔的牧场和险峻的高山间,永塔用相机、笔记本记录家乡野生动物、草地情况的变化。他说:“国家公园内的一山一水都是我日常巡护的对象,现在生态越来越好,我们保护的信心越来越足了!”
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在生态管护岗位“一户一岗”制度的带动下,目前有17211名牧民像永塔一样,成为生态管护员。
在这些生态管护员的巡护记录中,有水草丰茂的草原,有悠闲觅食的藏野驴……生物多样性之美,以最朴素的方式被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牧民记录。
根据青海省2023年12月发布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成效及亮点公报,正式设园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
这是5月24日在青海湖拍摄的斑头雁。新华社发(杨涛 摄)
三江源的变化,是青海建设国家公园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海积极探索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加快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推进国家公园群建设。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我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
2022年,青海湖开展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生活在青海湖南岸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牧民南加说:“从以前为了发展旅游私搭乱建,到现在为了保护生态统一行动,青海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水鸟增多、湿地面积增加,我们记忆中青海湖美丽的样子又回来了。”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久谢说,鱼鸟共生是近年来青海湖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成果之一,经过持续保护,从2002年到2023年,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增加近46倍,目前青海湖裸鲤蕴藏量恢复到12万吨。
这是1月26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境内拍摄的青海湖。新华社发(俄日藏俄 摄)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显示,目前青海分布有陆生野生动物665种,其中包括雪豹、黑颈鹤、荒漠猫、黑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大型真菌260多种。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主要负责人说,从出台有关森林、草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到开展专项行动打击非法交易;从推动雪豹、藏羚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到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提高全省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存水平,到首次将保险机制引入野生动物致害赔偿……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青海国家公园建设日趋完善,绽放出生物多样性之美。